【新视界·智造升级】
在辽源工业老区,一场数字化转型正在传统纺织业悄然发生。某科技型企业自主研发的新型无纺布智能图案打印机,已实现高速批量生产与环保工艺的完美结合,为这片曾孕育"鲁班锁"的黑土地注入新动能。
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,可兼容绣花、安防、医疗等多领域无纺布材料。其独创的气流降温喷墨技术,将耗水量降低50%,适配颜料使用量较传统印刷减少70%。"我们不是简单替换产线设备,而是重构了从原料到终端的全产业链数字模型。"技术总监刘工程师透露,该产线已打通云端数据对接,在线监测系统可通过手机APP实时调配生产参数。
在刚开幕的东北亚经济论坛上,该企业展出的可降解口罩专用布料吸引了多方关注。"这款布料图案打印精度可达0.1mm,同时将碳足迹降低了35%。"负责人强调,类似这样的定制化解决方案,未来计划覆盖户外野餐垫、建筑吸声布等10大类应用方向。
数据显示,本季度该流水线已带动周边形成600人专业技术团队,专利转化率达8项,部分核心装置已出口中东及东南亚地区。当地经信部门预测,以该设备为起点的产业新链条,今年底将带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2亿元。这正是传统产业拥抱新质生产力的缩影,也是东北振兴战略中值得书写的科技篇章。


